手机卡亲情号功能详解:如何设置与使用更便捷的家庭通话服务
上个月,我妈忽然视频过来,手里举着她新买的手机问:“闺女,营业厅说开通啥亲情号能省钱,这功能到底怎么用?”我当时在地铁上,周围全是人声,还夹着报站的声音,忽然明白过来,这么多人没搞懂藏在手机卡里的这个秘密。
第一次用亲情号功能是三年前的春节, 那时我在外地工作,每个月将近200块的长途话费账单看得我心痛,偶然发现运营商宣传“主卡可以绑定3个亲情号永久互打免费”,半信半疑地给父母和女朋友的号码都办了绑定,记得开通的那个晚上我还特意打了电话测试,当通话计时器跳到30分钟的时候显示0元话费的时候那种发现新大陆的惊喜感到现在都忘不了,现在想想这个小功能竟然给我省了快一万块的通讯费。
但联通用户或许更了解“亲情省”这一叫法,他们自创的“1元包月”模式很适宜子女给年迈的父母办理,我的同事便给他听力欠佳的父亲设置了快捷拨打号码,长按“1”键就能直连子女电话。
设置起来也比预想得简便许多,上星期陪闺蜜去营业厅,目击她凭借自助终端机完成全过程:把身份证放入→点击“增值业务”→选定“亲情号码”→录入要关联的3个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总共耗时不到5分钟,在此期间营业员还提醒我们留意某些套餐可能会制约亲情号修改次数,像电信的乐享家套餐,每年只准许改变2次绑定号码。
闺蜜回家途中一直抱怨: “早就该办了,之前和老公吵闹煲电话粥,两百话费就这样被浪费掉了……” 不过有一些细节运营商不会主动告知。
去年给我爸办的时候就踩过坑,我爸用的老年机套餐本来有100分钟,开通亲情号之后这些通话时长竟然不能转给别人。
还有一次更尴尬,我表妹结婚换号以后没及时更新亲情号绑定,蜜月期打国际长途多花了500多块钱。
我现在会跟身边的朋友说,办之前一定要确认套餐兼容性,异地号码要确认是不是收长途费,副卡用户要确认是不是占绑定名额。
就像我们家现在这样,主卡绑父母号码,副卡绑爱人号码,这样既不浪费名额又保证了重要的联系。
最近我发现运营商们开始玩出新花样,上周末去缴话费的时候,看见海报上有“亲情号+智能家居”的套餐广告,绑定亲情号送智能门铃,家人到家就会自动提醒。
这让我想到独居的姥姥,如果她家门前也有这样的设备,我们就能随时看到她出门或者进门的情况,科技还是为人服务的,当冰冷的通讯技术遇到温暖的亲情需求,也许这就是“亲情号”功能最动人之处,它让牵挂变得触手可及,让思念永不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