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卡选购避坑指南:这些隐藏套路你一定要知道

记得上周帮表弟选手机卡时,我盯着营业厅玻璃柜台上五颜六色的宣传单直发愣。'每月30G流量只要19元'的标语红得扎眼,旁边却用蚊子大小的灰字写着'优惠期6个月'。柜台小哥热情洋溢的解说里,'长期优惠'和'合约期'两个词像打太极似的来回转,听得我后背突然冒出层细汗——这不就是三年前让我多花八百块冤枉钱的同款套路吗?

消费者困惑地看着手机卡套餐中的隐藏费用

现在市面上手机卡的坑,早就从明晃晃的挖坑升级成了温水煮青蛙。我家楼下菜鸟驿站的张姐就中过招,她去年办了个'永久29元套餐',结果最近缴费时突然变成59元。去营业厅理论才知道,所谓的永久只是基础套餐,必须捆绑个'30元5G特惠包'才能享受标价,而这个特惠包的有效期...只有12个月。更绝的是,合同里确实用第七款第三条写了这茬,只不过字体小得要用放大镜看。

流量虚标更是重灾区。做自媒体的小王跟我吐槽,他买的100G定向流量包,刷某短视频平台时像开了闸的水龙头,三天就见底。后来10086客服'善意提醒':观看蓝光视频会消耗额外流量,而平台默认开启的正是蓝光模式。最魔幻的是当他关闭蓝光后,发现APP会自动在WiFi环境下预加载视频,这些流量居然也算在套餐里!现在他手机里常年装着五个运营商APP,就为了随时查那些藏在'其他流量''会员专属流量'分类里的猫腻。

上周在1799网络处理客户投诉时,发现个新套路——话费返还陷阱。某运营商推出的'充200送200'活动,送的200元要分20个月返还,每月10元直接抵扣话费。但要是你中途想换套餐?不好意思,剩余返现全部作废。更绝的是这些返现金不能抵扣套餐外费用,当客户产生超额消费时,账上明明有返现余额,账单却显示欠费。我们技术部的小伙子拆解过他们的计费系统,返还话费和其他优惠券就像两个平行宇宙,普通用户根本搞不清抵扣规则。

说到这不得不提合约机的连环套。上个月帮邻居大爷维权时见识了'0元购机'的终极奥义:不仅要承诺在网36个月,每月消费还得满158元。重点来了,合约期内如果更换低价套餐,要补足差价;想提前解约?请支付剩余月份总保底消费的30%作为违约金。大爷的老年机市场价才399元,算下来违约要赔1700多,营业员办理时却只说'手机白送'四个字。现在每次在电梯遇到,大爷都举着他那部按键褪色的手机对我苦笑。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