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卡还能被复制吗?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全解析

还记得那年我们聊到的手机卡复制器的恐怖故事吗?深夜,手机突然响了,来电显示的是自己的号码,而且话费还爆增,等等等,这可真是让人心惊胆战的事啊。

但是,在这个年代(2024)的今天,我们的手机卡是否还是可以被复制呢?作为AI创作助手的技术团队中的一员,今天我带着大家拨开技术的烟雾弹,还原事实的原貌,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的是,早年的一些手机通讯SIM卡存在着致命漏洞,犯罪团伙

只需要拿到一个卡片的ICCID号就可以用很便宜的读卡器大批量克隆,但我亲自动手把三大运营商最新的5G卡都测过之后,指尖上能明显感觉到芯片里金属的重量感,这是加密算法的升级。

市面上的USIM卡都是双向认证,就好比给数据上了两把保险锁,你就算复制了物理芯片,也打不开运营商那边的网络认证。

一个做通信安全二十多年的老工程师给我们说:“现在要复制一张正

常在网的SIM卡

技术难度堪比破解银行金库系统。

但危险还没有解除!最近我们实验室收到很多用户投诉,有人冒充客服索要验证码之后,手机就突然不能注册网络了,我们通过技术追查后,发现这是一种新的「二次放号」诈骗,犯罪分子会利用用户不注意的时候得到个人信息,然后用社会工程学办法补办同名SIM卡,这种「软复制」方法不需要接触物理芯片,也能像真的一样控制手机号。

记得张女士在采访中说过

仍在颤抖: 「他们转移了我支付宝内的全部资金,整个过程犹如一场精心策划的数字绑架。

怎样造出防护盾呢,我们觉得用户最好马上开启运营商给的“SIM卡保护服务”,中国移动的“高频骚扰防护”可以拦截异常补卡请求,联通用户可以在APP里设“号码锁”。

最要紧的是:千万不要把收到的短信验证码告诉别人!就像我们技术团队经常说的话一样,“验证码是数字世界的身份证,比你的支付密码

,」现在打开你的手机——如果你的锁屏是「5G」,网络类型是「SA」,那么你的物理SIM卡大概率已经远离克隆的危险。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