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卡厚度多少厘米才合适 不同运营商标准详解

记得去年换的新手机时,我站在营业厅柜台前急得直冒汗,新买的旗舰机明明支持5G,但是换了卡之后就是显示没有服务,柜台的小姐姐拿着我的卡片在灯下翻看,笑眯眯地说:“您这张卡都磨出包浆了吧?现在新款的手机都是用nano卡了。

”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手机卡不止大小,厚度也有门道。

最开始的SIM卡只有信用卡那么厚0.76mm,我清楚记得2008年第一台智能手机打开盒子看到一张有锯齿边的"大卡",我害怕它会把卡槽撑破,后来剪卡风行的时候修手机的人一直提醒大家“可以磨薄点,不过别少于0.67mm,不然读卡器读不了”,那个数字我到现在还记着,因为有个同事老王就吃了亏,他把卡拿来自己砂纸打磨,结果经常掉线。

现在常见的三种卡型,厚度的差距很有趣,标准SIM卡保持0.76mm这个厚度就像个守旧的人,MicroSIM卡虽然变小了但依然维持这个厚度, NanoSIM卡却大大方方减到了0.67mm。

帮表妹换卡的时候,注意到她iPhone卡托里塞了个透明塑料圈,客服说是“增高垫”,适配不同厚度的卡,不过要注意,三大运营商对Nano卡厚度要求不太一样,移动要求0.67±0.03mm,电信允许0.68mm,这种微米级差别普通人根本察觉不到。

说到实际感受,厚度差异带来的影响比想象中大,上周去西藏旅游,同行张老师手机老是在低温环境下失灵,维修点拆开一看,他的卡是张非标准的0.65mm厚卡,温差变化时会有点变形,工程师一边用游标卡尺量一边说:“正规卡的金属触点镀了0.1mm金,太薄的卡容易接触不良。

” 我突然想到了营业厅总强调必须用到原厂的换卡服务,20块的工本费也确实不能忽视。

以后eSIM普及之后,手机物理卡的厚度就会成为传说吧。

不过现在大家如果想要办理携号转网或者去国际漫游业务,还是要重视一下这个新手机卡的新厚度规格。

在我之前去欧洲出差的时候,买的当地的临时卡比咱们这边要厚0.02mm,当时就把我的双卡手机一个卡槽弄的弹不出来,我现在钱包里都揣着营业厅给我做的卡片厚度对比表,因为在这个数字时代,物理厚度成了最容易忽视的关键。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