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手机卡代扣钱现象解析及应对策略

最近在学校,听不少同学抱怨过自己的手机话费莫名其妙少了钱,开始以为就个别现象,后来发现寝室的小王也中招了,他的校园套餐卡上个月突然就被扣了50元的话费,这才意识到校园手机卡被代扣钱有可能成了一种很普遍的隐形消费陷阱。

我还记得那晚,小王拿着手机账单来问我,一脸懵逼的样子说:“我也没用过增值服务,这咋这月话费就多了那么多?”于是我们一起查了查账单上的细节,发现是所谓的“校园娱乐包”这种从来没有听过的服务在扣费。

更让人愤怒的是,运营商业务人员说这个是“校园合作项目”,必须自己取消,这样的遭遇让我不自觉的关注了这一问题的存在,后来通过跟不同院系的同学聊天交流,我了解到了校园手机卡代扣钱的模式主要分几种。

第一种,是隐藏增值,也就是大家经常吐槽的“校园专属流量包”“学习助手”等增值类服务;第二种,是套餐自动续费升级,很多人办校园卡的时候都没注意到那些小字条款;第三种就是第三方App暗中通过运营商代扣渠道进行代扣。

而学姐小林的大三经验,她是在被扣费之后,第一时间联系了运营商的客服电话,要求退费,客服刚开始各种推诿,后来她要求客服出示扣费依据,最后索回了三个月的扣款。

从她身上我们可以学到的是,面对这种情况态度一定要强硬,了解相关《电信条例》规定很有必要。

预防总比事后补救强,办校园卡的时候我总是跟学弟学妹叮嘱几句,细读合约里的自动续费条款,定期查看账单明细,最好开启消费提醒功能,手机号码不要随便给没用的应用绑定,一旦发现自己莫名其妙被扣费,一定要保留证据立刻投诉。

而且学校信息化办公室的老师跟我透露,他们跟运营商正商量着怎么把校园套餐弄明白些,'所有校园合作套餐都得经过学校审查,学生扣费项目也要清楚明白地告知他们,’这让我觉得问题总归能解决,我们要当心这些‘隐形扣费’把口袋里零花钱偷跑掉。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