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丢失手机卡的正确处理方法及法律风险须知

那天下午去便利店门口,差点踩到个闪着金属光的东西,是个被雨淋湿的手机卡,捏着这个指甲盖大的塑料片,突然觉得手里攥着别人社交账号、银行验证码的『万能钥匙』,三个月前同事老王捡到卡后好奇插进自己手机,第二天就被派出所打电话找上门,这事我到现在还清楚记得。

记得翻看卡片背面,通常会印有6位ICCID号码,这是每张SIM卡独有的“身份证”。

之前帮忙处理过表弟的情况,也是靠这串数字在移动营业厅找到了失主登记信息。

最保险的办法是直接交给最近的运营商网点,上个月我在朝阳门营业厅,亲眼看到工作人员用专门的读卡器,三分钟就把机主找出来了,如果卡片显示是境外运营商,比如有CMHK或者CHT字样的,就赶紧联系机场失物招领处。

我有一次在日本东京捡到docomo的卡,机场警察拿那种特殊设备一扫,就发现机主早把新卡补办好了。

特别提醒安卓用户注意,现在的新型SIM卡都有NFC功能,有些手机靠近的时候,就会自动读取最近通话记录。

去年三星s23就被爆出了有这种隐私漏洞。

如果捡到的是5G卡,一般有“5G”或者“UC”的字样,建议把它用锡纸包起来,防止信号泄露,这是我在移动技术部门工作时,一个同事教我的土方法。

说一说一些很诱人的小想法。

去年有一个数码博主做了一个测试发现现在的运营商都把IMEI号加入到了工信部的黑名单里了。

只要机主报了案,拿到的卡在任何一个手机里面插入之后都能被定位。

更何况现在街边都是摄像头,上周刚刚在海淀区破获的一起案件就是靠便利店的监控拍下的捡卡人找到的。

其实这张小卡片的背后可能承载着一个人半辈子的数字资产,做一个好人吧,做个善良的“小保管员”。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