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子碰手机卡点现象解析及日常预防小技巧

记得上周三早上吗,我刚泡好的蜂蜜柚子茶在桌面上划出半道圆弧,杯底“叮”地撞上了正在导资料的旧手机,当时那声脆响差点让我心脏跟着咯噔一下,掀开卡槽的时候,金属触点果然歪了两根,像被踩塌的麦秆一样斜插在塑料基座上,这种杯子碰手机卡点的糟心事,1799网络技术部每天至少会遇到三起。

茶水间王姐上个月就吃过这亏,她那个被奶茶杯蹭过的华为P40后来每次通话都断断续续。

维修师傅拆机时我们也都看到了,SIM卡槽第六针脚已经塌陷成30度角,用镊子调整时稍不留意就会折断,其实这种损伤是有明显前兆的,当你的手机开始莫名其妙地显示“无SIM卡”,或者4G信号忽强忽弱,就要注意卡槽周围有没有水渍或者凹痕。

说到最危险的时刻,就是加班深夜单手开易拉罐的时候,铝制罐身冷凝的水珠顺着机身缝隙渗入卡槽,第二天开机直接报错“SIM卡无效”,我们技术组小张的OPPO就因此烧了基带芯片,维修单上赫然写着“液体腐蚀导致触点氧化”。

现在办公室里都流行用带硅胶底座的保温杯,既防滑又绝缘,碰撞时还能缓冲60%的冲击力。

他惯常把手机和冰美式并排摆在图书馆的桌面上,半年之内更换过三次SIM卡,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到,反复的冷凝水侵蚀使得触点上面长出绿色的铜锈,这样的缓慢损害就连运营商检测仪都难以察觉,他现在已经学乖了,专门去买了三防手机壳,边缘凸起两毫米的设计彻底隔绝了杯具的危险,其实想要预防这种事情发生根本不必花费太多的钱,技术部所作的测试显示,普通的钢化玻璃杯从二十五厘米的高度跌落时对手机的冲击力能够达到三点二牛顿,换成双层塑料杯则会降到零点八牛顿,我劝老李他们平时常出差的时候可以在手机和饮品中间垫一本笔记本,这五毫米厚的『隔离带』能够分散掉百分之七十九的碰撞能量,毕竟修一次卡槽的钱足够买二十杯星巴克,这笔账谁都会算清楚。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