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手机卡引脚定义详解及常见问题排查指南

记得上个礼拜邻居王阿姨拿她儿子的旧手机来找我,说插了新办的micro卡总是显示无服务,我拿着放大镜盯着那些比芝麻还小的金色触点,忽然就明白过来——这些看上去很简单的金属引脚,其实是手机跟运营商网络对话的密码本,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些神秘的micro卡引脚定义,说不定下次你就自己能搞定类似的问题。

标准microSIM卡有8个引脚,按照逆时针方向编号。

​1号引脚VCC给芯片“喂饭”,就好比一个勺子专门喂饱芯片,不过有的卡是1.8V的老卡,有的卡却是3V的新卡。

有一回我修手机的时候,用万用表一量发现电压有点飘忽,再一看原来是卡槽里的弹簧片氧化了,导致电阻变大了,拿橡皮擦轻轻一擦就好了。

最麻烦的还是6号引脚GND接地线,上次碰到一个泡过水的手机就是这个地方生锈导致信号忽断忽续,6号引脚是个地,就是给电路当电闸用的。

2号引脚RESET就是重启键,每次我们开机,手机会给SIM卡一个命令让它重新开始工作。

我碰见过一位客户说他的手机新买了要插拔好几下才会被识别,后来我发现是因为卡槽的设计太严格了让2号引脚没有插对地方。

3号CLK是用来传递信息时钟速度的线,这个速度从每秒一次到五百次都在变化,就和乐队指挥一样控制着大家演奏的快慢。

有个有趣的案例: 某山寨机时钟信号不稳定,电梯里一直掉网。

数据传输工作由4号引脚I/O负责,其采用半双工方式与芯片对话,在卡中曾测出卡内数据传输速率存在异常,打开后发现是一片焊在引脚上的肉眼难以分辨的小裂纹,如今5号VPP编程电压引脚基本已经没用了,但以前烧录SIM卡还是需要的,7号引脚SWP为NFC,去年给朋友改公交卡的时候就特别测试了这个通道,而8号引脚RFU也是保留位,但近来发现有不少物联网卡会使用这个位进行额外数据的传输。


碰到不读卡现象时,可以用酒精棉签轻拭接触点,上月碰到一台被饮料浸过的手机,显微镜下观察可见1号和5号引脚之间有糖晶体。

怀疑是卡槽问题的时候,可以用镊子轻轻抬高触点,不过一定要断电,我有一次热插拔就把自己卡坏了,经常出现识别问题的时候,最好拿万用表量一下各个引脚对地的阻值,正常范围是200到800欧姆,记住,6号引脚接地应该是接近0欧姆,要是测出来阻值那就是接触不良。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